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测定了19属33种中国瓢蜡蝉和1种外群(Paravarcia decapterix)的18S rDNA及无翅基因(Wg)部分DNA序列,并利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2种分析方法获得的瓢蜡蝉科(Issidae)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将该科分为5个亚科:杯瓢蜡蝉亚科(Caliscelinae)、汤瓢蜡蝉亚科(Tonginae)、帕瓢蜡蝉亚科(Parahiraciinae)、球瓢蜡蝉亚科(Hemisphaeriinae)和瓢蜡蝉亚科(Issinae).并支持将角唇瓢蜡蝉属(Eusudasina)归入球瓢蜡蝉亚科(Hemisphaeriinae).
推荐文章
中国19种蜡蝉的核型研究(同翅目:蜡蝉总科)
蜡蝉总科
核型
染色体
减数分裂
中国瓢蜡蝉科一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
新种
海南尼瓢蜡蝉
同翅目
瓢蜡蝉科
中国颖蜡蝉科(半翅目:蜡蝉总科)昆虫区系研究
颖蜡蝉科
动物地理区划
分化中心
汇集中心
演化
中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18S rDNA和无翅基因的中国瓢蜡蝉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
来源期刊 昆虫分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蜡蝉次目 系统发育 拓扑结构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6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应伦 8 7 1.0 2.0
2 孙艳春 1 0 0.0 0.0
3 孟瑞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蜡蝉次目
系统发育
拓扑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昆虫分类学报
季刊
1000-7482
61-1084/Q
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昆虫博物馆55号信箱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20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5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