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联合DNA探针技术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食管鳞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进行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对标本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进行初筛,以明确其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以及HPV感染与p16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47名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癌组织(实验组)以及37名相同地域健康志愿者食管黏膜组织(对照组)进行取材,提取DNA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以HPV E6基因引物对标本DNA HPV感染情况进行复检;除试剂盒阳性、阴性对照外,同时采用HPV阳性宫颈癌组织做阳性对照,DEPC水做阴性对照.HPV感染检测完成之后,以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引物对组织DNA进行SSCP分析,判断HPV感染时是否伴有p16基因突变.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其中以病理分期为标记分组,采用K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不同病理分期的p16基因是否呈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在食管鳞癌中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患者中HPV感染率0%,正常对照组HPV感染率为0%,试剂盒阳性对照呈现阳性,宫颈癌标本HPV感染呈现阳性;复检食管癌患者中HPV E6基因为0%,正常对照组HPV E6基因为0%,宫颈癌标本HPV E6基因为阳性,此结果和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食管鳞癌患者中p16第二外显子基因缺失率为0%,基因突变率为44.7%;正常对照组p16第二外显子基因缺失率为0%,基因突变率为0%.p16基因突变与不同病理分期的食管鳞癌的关系中,渐近显著性P值为0.035,卡方值为6.691,认为病理分期越晚,p16第二外显子基因突变率越高;Pearson相关分析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在食管鳞癌中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及淋巴结转移的渐进显著性P值分别为0.496、0.143、0.000、0.547、0.113、0.005;以HPV感染为标记分组,检验HPV感染与p16基因变异(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河北省中南部地区HPV感染与食管鳞癌无关,HPV感染可能不是食管鳞癌的病因.②p16基因第二外显子基因变异与食管鳞癌有关.食管鳞癌病理分期越晚,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越明显.③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与患者吸烟史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④HPV感染可能并非食管鳞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