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城镇化、城镇地区和碳循环相关的独立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能源和土地使用影响碳循环这一过程的认识.本文将多样化观点综合在一起,作为全面理解城镇化过程、城镇地区及其与碳循环关系的第一步.本文建议,对于不同的城镇化过程、机理和要素,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城市乃至跨城市的碳排放时空模式问题,需要在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补充和整合的新型跨学科研究法进行研究.文章呼吁对城镇化和不同位置城市碳影响的研究需要采用更加整体性的方法,其中既包括收入,也包括城市发展路径的其他相互联系的特性,如城市形态、经济功能和制度或治理安排.文章进一步指出城镇化机理和城镇化过程都存在广泛的不确定性,而且两者都与城市社会制度和建成环境系统存在相互关系,它们三者对碳循环均有影响,并且相关碳排量的控制又会对城镇化产生影响.最后,文章还研究了低碳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障碍和局限,建议发展终端到终端、合作、综合的科学意识,从而提高城市转型效率,同时规避转型过程中的障碍.
推荐文章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走许昌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道路
城镇体系
许昌
加深
环渤海地区城镇化建设初探
环渤海地区
城镇化
趋势预测
城镇化 如何走——城镇化如何继续推进?
城镇化质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土地制度改革
集约利用水平
财税体制改革
城镇化进程
承载能力
户籍制度
以城镇化的思维解决农村教育城镇化的问题 —— 兼谈农村教育城镇化之争
农村教育
农村城镇化
农村教育城镇化
农村教师
农村学生
寄宿制学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更加全面地认识城镇化、城镇地区和碳循环的关系
来源期刊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地区 碳循环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气候变化与城市规划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31
页数 20页 分类号
字数 1397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帕特里夏·罗梅罗-兰考 1 1 1.0 1.0
2 凯文·格尼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球持续力学院 1 1 1.0 1.0
3 凯伦·濑户 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 1 1 1.0 1.0
4 米哈伊尔·切斯特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土木、环境和可持续工程学院 1 1 1.0 1.0
5 赖利·杜伦 1 1 1.0 1.0
6 萨拉·休斯 1 1 1.0 1.0
7 露西·赫蒂拉 波士顿大学地球和环境系 1 1 1.0 1.0
8 彼得·马科图利奥 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地理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城镇化
城镇地区
碳循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季刊
小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号东升大厦615B室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