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比醇沉工艺和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工艺对双花抗病毒口服液质量的影响,并优选双花抗病毒口服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pH、相对密度、再沉淀量、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比两种纯化工艺对双花抗病毒口服液质量的影响.采用L9 (34)正交试验,以浸膏的稀释倍数、ZTC1+ 1B组分占药液的比例、反应的温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的纯化工艺.结果:澄清剂法制备的样品质量较好,最佳工艺为:浸膏稀释3倍,B组分为稀药液的5%,反应温度为80℃,2 h后加入A组分(量为B组分的一半),静置2h.结论: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工艺可作为双花抗病毒口服液的纯化工艺.
推荐文章
鱼金口服液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
鱼金口服液
甲型流感病毒FM1株
腺病毒3型(Ad3)
RP-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含量
抗病毒口服液
连翘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同时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4种防腐剂
抗病毒口服液
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病毒口服液药效学研究
抗病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
流感病毒
急性毒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花抗病毒口服液纯化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双花抗病毒口服液 醇沉工艺 澄清剂工艺 正交试验
年,卷(期) 2015,(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18-2220
页数 分类号 R28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24.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聪彦 165 1379 22.0 31.0
2 胡玉良 20 28 3.0 4.0
3 黄艳 4 59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花抗病毒口服液
醇沉工艺
澄清剂工艺
正交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半月刊
1001-5213
42-1204/R
大16开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38-5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01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017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