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是一种被动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血清具有抗SSA/Ro、抗 SSB/La 或抗 U1核糖核蛋白抗体孕妇的后代中,可呈多系统受累,其中心脏受累为最严重的表现。其发病机制研究包括自身抗体、心肌细胞凋亡、分子模拟、炎性纤维化通路及环境、遗传因素等。治疗方案包括含氟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羟氯喹以及血浆置换等,但疗效均存争议。总结 NLE 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有助于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并获得及早干预,从而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推荐文章
新生儿红斑狼疮的护理
新生儿
红斑狼疮
观察护理
新生儿红斑狼疮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红斑狼疮
抗Ro/SSA或(和)La/SSB抗体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
红斑狼疮
新生儿
抗体
抗Ro/SSA
新生儿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损害报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生儿
肺间质病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儿红斑狼疮心脏受累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生儿红斑狼疮 心脏受累 发病机制 治疗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6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93.2
字数 54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705.2015.01.0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6)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生儿红斑狼疮
心脏受累
发病机制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季刊
1673-8705
11-5558/R
16开
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16楼019室
80-690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5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4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