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氧(ROS)、活性氮(RNS)、丙二醛(MDA)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 将120例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XFC组(60例)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6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6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频率及活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SOD、CAT、TAOC、ROS、RNS、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含量;采用魏氏法检测炎性指标血沉(ESR);采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VAS及ASAS 20、BASDAI50评定疗效;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及BTLA表达频率的相关分析.结果 (1)与SASP组比较,XFC组ASAS 20及BASDAI 50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NC组比较,AS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显著降低(P<0.05);SOD、CAT、TAOC值显著降低(P<0.01,P<0.05);ROS、RNS、MDA值显著升高(P <0.01,P<0.05);TNF-α、IL-1β、ESR、Hs-CRP值显著升高(P<0.01),IL-4、IL-10值显著降低(P <0.01,P<0.05).(3)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外周血BTLA/CD19+B、BTLA/CD24+B、SOD、TAOC、IL-4、SF-36量表8个维度积分值均显著升高,ROS、MDA、TNF-α、ESR、Hs-CRP、VAS、BASDAI 50、BASFI、BAS-G均显著降低(P <0.01,P<0.05).XFC组在升高BTLA/CD19+B、BTLA/CD24+B、SOD、TAOC、IL-10、BP、MH、VT、SF及降低ROS、IL-1β、MDA、TNF-α、ESR、Hs-CRP、VAS、BASDAI、BASFI、BAS-G方面优于SASP组(P <0.01,P <0.05).(4)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BTLA/CD19+B与SOD、CAT、TAOC、IL-4、IL-10、GH、RP、BP、SF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1,0.325,0.318,0.316,0.348,0.314,0.358,0.318,0.326;P<0.05,P<0.01),与ROS、MDA、TNF-α、IL-1 β、ESR、VAS、BASDAI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2;-0.368,-0.334,-0.354,-0.324,-0.372,-0.342,P<0.05,P<0.01).BTLA/CD24+B与SOD、TAOC、IL-4、IL-10、GH、RP、BP、SF、RE、MH、VT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8,0.352,0.372,0.436,0.435,0.326,0.352,0.345,0.326,0.343,0.332;P<0.05,P<0.01),与ROS、RNS、MDA、ESR、Hs-CRP、VAS、BASDAI、BASFI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7,-0.336,-0.405,-0.395,-0.358,-0.436,-0.338,-0.425;P<0.05,P<0.01).结论 XFC能提高AS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负性调节B细胞的激活与增殖,降低异常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有效减轻关节僵痛症状.
推荐文章
新风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
联合治疗
新风胶囊
来氟米特
疗效评价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康复治疗
体育疗法
物理疗法
中医药疗法
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
长蛇灸
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强直性脊柱炎
信息化
医疗系统
统计评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及氧化应激探讨新风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氧化应激 新风胶囊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61/CJIM.2015.01.00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5)
共引文献  (709)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3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0(2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1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强直性脊柱炎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氧化应激
新风胶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月刊
1003-5370
11-2787/R
大16开
北京西苑操场1号
2-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67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