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多官能团聚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子,并对核层多官能团硅氧烷的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实验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原硅酸四乙酯(TEOS)、CH3Si(OMe)3及硅偶联剂KH-571为单体,H2S04为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经分散乳化后聚合,得到共聚物乳液.分别研究乳化剂浓度、催化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得出较为适宜的反应条件.
推荐文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两亲聚合物与疏水纳米粒子自组装核-壳结构
核-壳结构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粗粒化
分子模拟
自组装膜
非晶态Pt壳层Ni@Pt纳米粒子的甲醇电催化氧化动力学
Ni@Pt
甲醇电氧化
非晶态
化学还原法
动力学
纳米粒子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纳米粒子
热分解
动力学
机理函数
速率方程
Ag@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二氧化硅
核壳结构
纳米粒子
W/O反相微乳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合成(Ⅰ):核层聚合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塑料助剂 学科
关键词 乳液聚合 硅氧烷 反应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转化率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合成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19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294.2015.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新龙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97 794 17.0 22.0
2 王菲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3 90 3.0 9.0
3 杨媛媛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液聚合
硅氧烷
反应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转化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塑料助剂
双月刊
1672-6294
32-1717/TQ
大16开
南京市太平门街53号
28-309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4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