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目前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均以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而体外静态培养的细胞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活体细胞的特性,不适合中医整体观、恒动观的传统理论,以及中医特色不强等问题,探讨建立一种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的高血压血瘀证细胞模型,并以中医活血化瘀经典方剂进行检验,建立一种符合血瘀的诊断标准,有较公认的病理生理变化指标,用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治疗可使血瘀状况改善或者逆转的细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推荐文章
高血压病血瘀证相关 m iRNA 的筛选
高血压病
血瘀证
微小RNA
高血压病"肝亢血瘀”证的探讨
高血压/中医药疗法
高血压/中医病机
复方(中药)/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药[剂]/治疗应用
中医学术发掘
高血压病相关病证的临床调查分析
高血压病
血瘀证
临床调查
基于血瘀理论探析高血压病及其靶器官损害机制
血瘀证
瘀血
高血压病
靶器官损害
机制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以方验证”建立血流机械力条件下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的思路探讨
来源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瘀证 血流动力学 以方验证 细胞模型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与思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5-1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55.7|R965.1
字数 34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9/j.cnki.gzxbtcm.2015.01.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利国 暨南大学医学院 134 1364 20.0 29.0
2 刘彬 31 63 5.0 6.0
3 张竞之 30 75 5.0 6.0
4 刘世明 25 52 4.0 6.0
5 罗健东 13 2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9)
共引文献  (21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瘀证
血流动力学
以方验证
细胞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7-3213
44-1425/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629室
46-27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7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