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茨榆坨潜山烃源岩、储层及油气运移等成藏要素的研究,改变了潜山单一油源的认识,认为潜山被牛居—长滩、茨西、茨北三个生烃洼陷所围限,油气来源多样.构造作用、岩石类型、岩浆侵入等影响裂缝型储层储集性能.结合裂缝分析及岩性预测等结果,重构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模式,认为不同部位成藏优势不同,源储的合理配置是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深入研究及整体勘探部署奠定了基础.图4,表1,参11.
推荐文章
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低位潜山油气成藏研究
辽河盆地
茨榆坨低位潜山
太古界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茨榆坨构造带岩性油气藏及成藏主控因素
茨榆坨构造带
岩性油气藏
成藏
主控因素
茨榆坨地区变质岩潜山成藏条件分析
变质岩潜山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有利勘探区
地震技术
茨榆坨地区
千米桥潜山构造凝析油气藏成因
板桥凹陷
奥陶纪
凝析油气田
油气藏
形成
气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茨榆坨潜山油气藏源储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茨榆坨潜山 源储关系,内幕油藏 裂缝型储层 成藏模式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8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122
字数 559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霞 6 38 4.0 6.0
2 李敬含 3 30 1.0 3.0
3 李军 3 22 2.0 3.0
4 邓开成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 0 0.0 0.0
5 王建飞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13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茨榆坨潜山
源储关系,内幕油藏
裂缝型储层
成藏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季刊
2095-7300
43-1522/Q
大16开
湖南省衡阳市望城路165号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1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