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川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油气资源前景广阔,但勘探程度低.为认识研究区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利用薄片观察、露头剖面,岩心样品的阴极发光,X线衍射有序度,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将灯影组白云石分为微晶白云石、粉细晶它形脏白云石、细晶白云石、中—粗晶白云石、鞍状白云石5种类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白云石δ13C值相近,δ18O值依次减小,X线衍射有序度依次增大,前3类白云石阴极射线下几乎不发光,后2类白云石阴极射线下呈近红色光;白云石的形成机制分别为同生期蒸发泵白云石化、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浅埋藏白云石化、深埋藏白云石化及热液白云石化.该研究结论为研究区白云岩储层的空间分布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热液白云岩储集相
四川盆地
中部
热液白云岩储集相
震旦纪
灯影期
鉴别指标
控制因素
深大基底断裂
热液作用强度
湖北秭归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灯影组
地球化学
白云岩
成因模式
秭归地区
川东北地区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四川盆地
东北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白云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微生物白云岩
白云岩化
蒸发海水
灯影组
四川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白云岩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灯影组 川南地区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5
页数 9页 分类号 P588.3
字数 85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107.2015.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国蓉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74 1193 19.0 32.0
5 周吉羚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0 55 4.0 7.0
6 雷和金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0 47 4.0 6.0
7 高鱼伟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9 72 4.0 8.0
8 符浩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9 70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7)
共引文献  (485)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80)
二级引证文献  (58)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3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7(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云岩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灯影组
川南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4107
23-1582/TE
大16开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路199号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辑部
14-90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38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