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使用Pentacam探讨3种近视激光矫正手术对角膜后表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近视矫正手术患者66例进行研究,其中IntraLase飞秒激光组24例47眼,LASIK组20例40眼,LASEK组22例43眼,使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变化,并测量术前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术中切削深度(ablation depth,AD).结果 术前3组患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CCT、AD及眼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时飞秒激光组、LASIK组、LASEK组角膜最薄点高度分别为(4.13±2.25) μm、(4.35±2.29) μm、(4.00±2.41) μm;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为(1.30±0.91)μm、(1.25±0.89) μm、(1.12±1.08) μm.角膜最薄点高度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角膜顶点高度各个时间点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时3组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分别为(-6.36±0.26)D、(-6.38 ±0.24)D、(-6.33±0.23)D,3组患者之间角膜后表面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3,P=0.808).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板层刀LASIK、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角膜后表面形态均相对稳定.
推荐文章
用Pentacam系统研究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变化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Pentacam系统
角膜后表面高度
角膜后表面曲率
FS-LASlK和SMl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基质透镜取出
Pentacam
高度近视
角膜后表面高度
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的析因分析研究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后表面曲率
屈光度
眼压
角膜厚度
运用Pentacam对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观察
LASEK术
LASIK术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
角膜后表面高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Pentacam分析3种近视激光矫正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的变化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关键词 Pentacam 角膜后表面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42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9/j.cnki.rao.2015.0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冉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屈光手术中心 4 37 3.0 4.0
2 程蕾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屈光手术中心 3 20 2.0 3.0
3 龙克利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屈光手术中心 2 18 2.0 2.0
4 袁萍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屈光手术中心 1 1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27)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entacam
角膜后表面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