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海,曾经是世界上物产最丰裕的渔场之一,沪、浙、闽、台4省(市)与之濒临。但这个渔场的渔业资源枯竭在这些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受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两大"元凶"影响,出海捕捞逐渐成为一个亏本买卖。事实上,为保持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浙江省政府在近海海洋捕捞上执行"零增长"战略,捕捞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中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区逐步实行的伏季休渔制度,在缓解过度开发捕捞渔业资源、遏制海洋生态恶化、增加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保障了海洋渔业的平稳增长。那么到底该由谁来拯救东海的渔业资源?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热爱海洋的意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大依法监管力度,对狂捕滥捞者予以严厉的惩处,让渔民自觉做到"手下留情",给海洋生物以良好的生存空间和休养生息的机会。为了实现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保护近海传统渔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深海和远洋捕捞。其中,个体渔民倾向于往我国钓鱼岛、南沙群岛等深海海域挺进,资金和技术雄厚的渔业公司则倾向于太平洋、大西洋的远洋捕捞。更重要的是,要彻底解决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截断陆地污染源。虽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明显奏效,但唯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亡羊补牢,逐步缓解东海渔业资源枯竭的危局。目前,曾经自发提出休渔的渔民们,希望建立"渔业协会",加大政府与渔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大行业管理和自律。也有渔业管理人士建议,可以考虑适当减少油补,用此资金支持一部分渔民转产转业,让中国海洋捕捞业走向市场化。而政府相关部门,也一直为此在努力。我们希望能以此文让更多人关注海洋,关注渔业资源枯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