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摘要:
随着通航、调度及生态方面需求的提高,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坝间河段进行新一轮治理已迫在眉睫.根据葛洲坝工程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对该河段30余年来的河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葛洲坝工程运行后至1983年,两坝间河段明显淤积,其后至1998年,淤积进程趋缓;1998年以后有一定的冲刷,尤其在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以来,两坝间河段处于累积性的冲刷状态,冲刷部位主要以深槽为主,冲刷深度较大的河段主要发生在乐天溪深槽段和南津关深槽段,河段中部较为稳定;2008年后,冲刷幅度变小,个别年份甚至有回淤.30年来,河段先淤后冲,渐趋平衡,河势较为稳定;三峡工程运行后,两坝间冲淤与三峡工程下泄沙量关系并不明显,而受汛期来水影响较大,考虑到三峡水库仍将持续进行试验性蓄水,逐渐进入正常运行期,其中小洪水调度及汛期滞洪作用都将增强,洪水流量过程的调平在所难免,因此两坝间冲刷将不易发生,小幅淤积极为可能,总的河势及深槽大小、位置将相对稳定.
推荐文章
长江芜湖河段下段河势演变分析
芜湖河段下段
河道演变
演变趋势
河道治理
长江贵池河段河势变化分析
分汊河段
汊道河势
分流比
河道整治
长江贵池河段
长江南京河段河势控制工程实践与思考
河势控制
工程
实践
思考
三峡下游非恒定流的数值模拟
非恒定流
数值模拟
三峡工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黄陵庙至南津关河段河势分析
来源期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葛洲坝工程 三峡工程 河道演变 冲淤变化 河势分析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6
页数 9页 分类号 TV1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5.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军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12 230 4.0 12.0
3 周银军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24 108 7.0 9.0
5 钱圣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5 7 2.0 2.0
8 徐育平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葛洲坝工程
三峡工程
河道演变
冲淤变化
河势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9-640X
32-1613/TV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3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