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断裂带近场变形特征不仅对新构造研究、地震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直接服务于工程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鲜水河断裂八美—道孚段为研究区,选用多期L波段的雷达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进行了2007—2011年的变形测量,结合其他资料综合分析了断裂带近场复杂的变形规律:①断裂间震期变形以负值为主,速率南段大于北段,两侧LOS东向运动速率差有所区别,南西侧速率大于北东侧速率,远离断裂带速度差明显,靠近断裂带速度差小,反映了断裂的整体东向运动和左旋相对运动;②断裂带附近,PS(Persistent Scatterer)点变形以较小的负值和正值为主,反映了地表的抬升,所在位置主要为湿地、山脚地下水出露点、河岸沟壑,推测原因为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地下水抬升使地表发生鼓胀变形,季节性冻胀导致的湿地趋势抬升增长,断裂带附近的破碎岩土体具有一定的膨胀性;③断裂带中古—八美段表现出大范围的升高变形为断裂在近场的逆冲抬升作用,以及宽大韧性剪切带的存在以此来吸收协调鲜水河断裂的整体变形;④在斜坡带上高变形PS“点团”,反映了斜坡的重力变形作用,尤其在道孚—松林口段、乾宁盆地—龙灯坝段非常显著,体现了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⑤PS-InSAR高精度观测结果表明,活动断裂的变形是复杂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分段、不同构造部位变形量和变形范围具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考虑以断裂带为界的整体平移或升降。
推荐文章
福建省泉州地区断裂带地壳形变 PS-InSAR 监测
PS-InSAR
泉州地区
永久散射体
断裂带
地壳形变
基于PS-InSAR技术的丽江断裂形变监测研究
PS-InSAR
丽江断裂
形变速率
LOS向
InSAR技术在沂沭断裂带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沂沭断裂带
永久散射体
小基线集
时序干涉测量
地表形变监测
形变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PS-InSAR技术的断裂带近场变形特征提取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活动断裂 构造变形 干涉雷达 蠕滑型滑坡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7-22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42+.3|TN959
字数 66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鑫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9 682 11.0 19.0
2 张永双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7 728 13.0 26.0
3 李凌婧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18 3.0 3.0
5 王桂杰 4 38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5)
共引文献  (637)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鲜水河断裂
活动断裂
构造变形
干涉雷达
蠕滑型滑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