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鹊山引黄水库水典型的低浊高藻水质特征,利用溶气型气浮实验装置,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低浊高藻原水,对混凝—气浮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工艺最佳运行参数,对不同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原水浊度为13~22 NTU,藻类为(2.65~5.55)×107 cells/L条件下,选择 PAFC 为混凝剂、投药量5 mg/L(以 Al3+计)、一级絮凝速度梯度 G 值为63( s-1)(4 min)、二级絮凝速度梯度G值为22(s-1)(4 min)、溶气水回流比为12%、静置时间为5 min时,混凝—气浮工艺运行效果最优,对藻类、浊度、高锰酸盐指数( CODMn )、UV254、溶解性有机碳( 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95.6%、43.0%、52.3%和38.2%,混凝—气浮工艺对低浊高藻水库水浊度、藻类去除效果显著。
推荐文章
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北渡水研究
低温低浊水
混凝剂
强化混凝
脱浊
低浊矿坑废水混凝优化试验研究
优化混凝
矿坑废水
低浊度
酒厂厌氧出水混凝沉淀与气浮试验研究
酒厂厌气出水
混凝沉淀法
气浮
CODcr去除率
低温、低浊、低碱度水助凝效能试验研究
低温低浊
微污染
碱度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活化硅酸
吸附架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凝-气浮处理低浊高藻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混凝-气浮工艺 低浊 高藻 因素分析 参数优化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B495
字数 417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永磊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59 450 11.0 19.0
2 张克峰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99 778 13.0 24.0
3 王琳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37 82 5.0 7.0
4 王安爽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7 25 3.0 4.0
5 贾伟建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4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凝-气浮工艺
低浊
高藻
因素分析
参数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3-7644
37-1449/TU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