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长X储层受储层物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影响,注水开发驱替效果较差,大量剩余油分布于人工裂缝两侧难以动用。为了充分动用裂缝侧向剩余油,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按照“控制缝长+多缝+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提出并试验形成了以“增加裂缝带宽、产生转向新裂缝”为增产机理,以“缝内暂堵、增大排量、适度规模和低黏液体”为模式的老井新型多缝重复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与常规压裂相比,该压裂技术裂缝带宽增大21 m ,改造体积增大148%,平均单井增油量为常规压裂的1.9倍,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老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推荐文章
低渗透油藏缝内转向压裂技术研究与试验
低渗透油田
缝内转向
压裂
暂堵剂
重复压裂气井造新缝机理研究
重复压裂
应力场
应力分析
压裂裂缝
机理
裂缝方位
重复压裂技术研究
重复压裂
裂缝评估
裂缝延伸模拟
斌井选层
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重复压裂
低渗透油气藏
评估
工艺技术
结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渗透老油田新型多缝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期刊 石油钻探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老井 重复压裂 单井产量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钻井完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357.1
字数 51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11/syztjs.2015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达引朋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10 74 6.0 8.0
3 杨博丽 6 42 4.0 6.0
4 陆红军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24 121 7.0 10.0
6 李转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4 3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8)
共引文献  (353)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5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渗透油气藏
老井
重复压裂
单井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探技术
双月刊
1001-0890
11-1763/TE
大16开
北辰东路8号北辰时代大厦716室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