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水肿的情况,指导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8例(91眼)进行临床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4周、12周及24周分别进行详细眼底检查,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同时运用LogMAR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术后较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大3个标准偏差表示存在CME,在术后12周行FFA检查.相关资料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54.68±22.04) μm,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64.52±23.27) μm、(262.51±24.64) μm、(267.52 ±39.14)μm、(263.71 ±26.58)μm,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增加最明显的是术后12周时(P =0.028),术后12周时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的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为P<0.01).术后1周、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与BCVA无明显相关性,但术后12周、24周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与BCVA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0).术后12周通过FFA检测的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为3.3%,而通过SD-OCT检测的发生率为5.5%.结论 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明显改变,SD-OCT能准确观察白内障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增加及黄斑囊样水肿的形态特点.SD-OCT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情况与FFA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
推荐文章
SD-OCT与FFA在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中的应用价值
频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白内障
黄斑囊样水肿
EDI SD-OCT的眼科应用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
脉络膜
测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FFA与OCT特征及其中医证型相关研究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水肿
中医证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D-OCT及FFA在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黄斑囊样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9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9/j.cnki.rao.2015.0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8)
二级引证文献  (17)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乳化术
黄斑囊样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