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9~2010年从安徽省三大棉区采集病秸秆并分离得到30株棉花黄萎病菌株,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多数菌株为菌核型,占80.0%,少数为中间型,占16.7%,而菌丝型仅占3.3%。对感病棉花品种苗期致病程度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省黄萎病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致病性强的菌株有7株,占参试菌株的23.3%,中等致病性的菌株有14株,占46.7%,致病性弱的菌株有9株,占30%。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株间的致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致病程度也有一定差异。
推荐文章
山西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棉花
黄萎病
落叶型菌系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与ISSR遗传分化
棉花
黄萎病菌
培养性状
致病力
ISSR
遗传分化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分化
大丽轮枝菌
致病类型
培养特性
致病力
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棉花
黄萎病菌
培养特性
致病力分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徽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与致病性分析
来源期刊 棉花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安徽 棉花 黄萎病菌 培养性状 致病性测定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3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5.621.2.4
字数 27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3143.2015.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淑英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8 105 5.0 9.0
2 程福如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42 120 6.0 9.0
3 朱加保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32 95 6.0 8.0
4 於春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15 40 4.0 5.0
5 刘方志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18 6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安徽
棉花
黄萎病菌
培养性状
致病性测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棉花科学
双月刊
2095-3143
36-1319/S
大16开
江西九江西省棉花研究所
44-85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8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4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