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高原低涡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2003~2012年高原低涡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高原低涡主要生成于高原东部,生涡高频区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杂多、德格、曲麻莱和柴达木五个地区。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主要生成于高原东部,高原移出低涡高频生成源地在曲麻莱最为集中。高原低涡出现次数的年际变化在2003~2009年呈明显增加趋势,2010年出现转折次数减少,2011~2012年继续增加。高原低涡集中出现在每年的4~9月,其中6月份最多。93.0%的高原低涡持续时间在60h以内。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高原低涡的出现次数显著减少。高原移出低涡的路径主要集中在东北、东南、东三个方向,移入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陕西和宁夏四个地区。
推荐文章
2009~2012年《西安工程大学学报》载文特征与作者群统计分析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载文特征
作者群
统计分析
新疆2012年 EI 论文统计分析
新疆
2012年EI论文
统计分析
新疆2012年 SCI 论文统计分析
新疆
2012年SCI论文
统计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3~2012年高原低涡活动特征统计分析
来源期刊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高原低涡 移出低涡 生成源地 持续时间 移动路径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1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原低涡
移出低涡
生成源地
持续时间
移动路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双月刊
2168-5711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43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