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行距与播种量组合处理的无芒雀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等于1.5时可将12个播种组合分为2类,第一类为窄行距类,播种组合有A30、B30、C30、B50和C50;第二类为宽行距类,播种组合有A70、B70、C70m、A90、B90、C90和A50.类内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数量特征相似,类间差异显著.行距对单位面积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小穗数/花序、秸秆重量、经济系数等的影响较明显,而对穗长、种子数/花序的影响不明显.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窄行距类各组合综合效果值(≥0.0927)大于宽行距类(≤0.0852),其中A30和B30组合产量构成因子的综合效果最优.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播种组合无芒雀麦产量构成因子的数量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 播种组合 聚类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8
页数 6页 分类号 S812
字数 415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永亮 69 802 17.0 25.0
2 骆秀梅 18 110 5.0 10.0
3 扈延成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10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芒雀麦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
播种组合
聚类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0185
15-1220/N
大16开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西536号
16-12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286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