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大气环流模式PIAP3进行了30 a季节运行,对其物理过程的温度调整倾向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大气总辐射效应以冷却为主,长波辐射温度倾向与温度本身具有负反馈关系,与云量有正反馈关系.太阳短波辐射加热倾向直接反映了太阳直射点冬夏的季节转换;深厚对流和大尺度降水,作为大气的重要加热机制,是辐射冷却的重要平衡因子,两者地域互补,前者加热热带深厚大气,后者主要加热中高纬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干、湿对流是低层大气热力混合的有效机制,分别完成北半球中高纬和热带地区的低层热力混合,两者共同作用消除不稳定.垂直涡旋扩散与浅积云对流对低层大气形成热量传输的互补匹配,两者分别实现陆面和海面低层大气热量的有效传输混合,并共同构成下垫面边界层和自由大气间的有效垂直传输机制.浅对流活跃区处于强盛深厚对流区的下游方向,大尺度层结降水有利于浅积云的发展.物理过程净温度调整是各过程调整平衡的结果,除赤道南北两侧的热带地区存在两个深厚的温度调整柱外,边界层以上的整个对流层主体均以降温为主,而边界层以下则以加热为主.
推荐文章
南海深海物理过程与地质过程的关系探讨
南海
物理过程
构造过程
沉积过程
地震海洋学
积云对流和云物理过程调整对气候模拟的影响
辐射通量
大气模式SAMIL
物理过程
模式改进
CMIP3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模拟能力的评估
CMIP3
东亚
冬季大气环流
数值模拟
模式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气环流模式PIAP3物理过程对温度的调整关系分析
来源期刊 气象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温度 大气环流模式(PIAP3) 物理过程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9-28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421
字数 66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2013jms.008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崇银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92 1888 26.0 39.0
2 左瑞亭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23 156 6.0 12.0
3 王丽琼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15 58 4.0 7.0
4 于坤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4)
共引文献  (247)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度
大气环流模式(PIAP3)
物理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科学
双月刊
1009-0827
32-1243/P
16开
南京市昆仑路16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0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