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河岸崩塌是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其崩塌量的监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理解水沙运移规律、准确预测河流侵蚀淤积状况的基础.通过GPS-RTK测量技术对黄河重点河段(毛不拉河段、陶乐河段)进行汛期和非汛期的定期观测,并提出了河岸崩塌量与土地利用类型、河型、岸高等之间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GPS-RTK技术在河岸崩塌研究中简单易行,经济高效;毛不拉与陶乐段存在严重的河岸崩塌现象,汛期的崩塌量要大于非汛期塌岸量;毛不拉孑兑塌岸严重,塌岸量随着汛期与非汛期变化,而且汛期时孔兑的水流侵蚀作用对黄河河岸影响较小;河流塌岸量与河岸土地利用有明显关系,河流弯曲度与塌岸量呈现正相关,塌岸量较大时岸高与单位长度塌岸量呈正相关,塌岸量较小时两者关系不确定.
推荐文章
黄河宁蒙段塌岸危险性评价
河流塌岸
危险性评价
黄河宁蒙段
黄河宁蒙河段河道岸滩特性及入黄泥沙来源初步分析
宁蒙河段
河道形态
岸滩特性
塌岸
MODIS动态监测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的技术与方法
防凌
凌情监测
MODIS
遥感
黄河宁蒙河段
黄河宁蒙河段冰情预报方法分析
冰情
预报模型
多元分析法
神经网络
黄河宁蒙河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宁蒙河段塌岸侵蚀现场监测及评价研究
来源期刊 泥沙研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河岸崩塌 GPS-RTK 塌岸量 塌岸影响因子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147
字数 57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39/j.cnki.0468-155x.2015.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科利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85 3437 30.0 57.0
2 刘宏远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6 18 2.0 4.0
3 代加兵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3 1.0 1.0
4 戴海伦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2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3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岸崩塌
GPS-RTK
塌岸量
塌岸影响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泥沙研究
双月刊
0468-155X
11-2532/TV
大16开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92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