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 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变化及其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3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D-二聚体平均水平为(1.41±2.57)mg/L,阳性率为48.1% (63/131);不同病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不同,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恶性肿瘤及其它病因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周围循环衰竭、呕血及呕血伴全身症状组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较高,黑便组阳性率最低(P<0.01);持续和再出血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再出血的患者(P<0.01);死亡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好转组(P<0.01),但与未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休克指数有一定相关性(P<0.01),与入院时收缩压、脉搏、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纤溶活动异常增强,且不同病因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不同.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机体循环血容量不足,可作为预测再出血风险的指标之一,而且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推荐文章
GDM患者D-二聚体、CRP和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尿酸
分娩前后母体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D-二聚体
围产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
D-二聚体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
相关性
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
窒息
D-二聚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肝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上消化道出血时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临床内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D-二聚体 纤溶系统 预后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5-397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2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057.2015.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和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586 3775 26.0 36.0
2 陈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9 359 10.0 17.0
3 全晓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15 4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D-二聚体
纤溶系统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内科杂志
月刊
1001-9057
42-1139/R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5号
38-9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1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9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