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安徽运漕地区为例,从地层与岩体特征入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开展浅覆盖区隐伏地质体三维建模研究。介绍了划分建模单元及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构建最终地质体模型的过程,针对区内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发育情况,提出采用地层与岩体并行建模的思路,通过“先分后合”的方式构建地质体三维模型。最终的成果模型反映了研究区隐伏地质体的主要物性层(建模单元)、主要断裂与褶皱构造、岩浆隆起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模型将区域重磁、断层展布、已知矿点与闪长岩类及三叠世周冲村组叠加显示,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标识了成矿有利地段的空间位置。
推荐文章
复杂矿区三维地质可视化及数值模型构建
地质可视化
三维地质模型
数值模型
Surpac
MIDAS/GTS
瞬变电磁三维拟合建模方法在芨岭地区 地质体三维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
热液型铀矿
三分量测量
三维拟合建模方法
三维形态分析
基于TIN-Octree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不规则三角网(TIN)
Octree
TIN-Octree混合模型
三维建模
地质特征三维分析及三维地质模拟现状研究
三维地质模拟
三维数据结构
可视化
虚拟现实
地理信息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徽运漕地区隐伏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应用?
来源期刊 资源调查与环境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浅覆盖区 地层 岩体 运漕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矿床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28+3|P534.63
字数 562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永宁 30 237 8.0 13.0
2 童劲松 28 373 10.0 19.0
3 陈忠良 8 17 2.0 3.0
4 吴雪峰 5 4 1.0 2.0
5 包海玲 6 21 3.0 4.0
6 王小莺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维地质模型
浅覆盖区
地层
岩体
运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地质
季刊
2096-1871
32-1865/P
16开
南京中山东路534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5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