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肾性贫血患者136例作为肾性贫血组,以同期体检中心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肾性贫血患者按贫血程度分为重度贫血组(Hb<60 g/L)及轻中度贫血组(Hb:60~120 g/L);重度贫血组再按病程分为:<3年组,≥3年组,应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H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EPO及肌酐(Cr)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肾性轻度贫血组患者的内源性EP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和Cr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和Cr分别与EPO进行组内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135、0.243,相关性差.肾性重度患者内源性EPO与Cr浓度呈反比,但并非平行.结论 肾性贫血患者内源性EPO的检测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推荐文章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促红细胞生成素
老年肾性贫血
临床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合理性评价
蔗糖铁复合物
多糖铁复合物
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β与α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
绞股蓝总皂甙对肾性贫血大鼠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的影响
绞股蓝总皂甙
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检测中的意义
来源期刊 临床输血与检验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 肌酐 促红细胞生成素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3-24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56|R446.11
字数 14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5.03.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
肌酐
促红细胞生成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输血与检验
双月刊
1671-2587
34-1239/R
大16开
合肥市庐江路17号省立医院内
26-186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2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