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的最佳卧床时间.方法 选取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术患者21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A组及观察B组均在术后采取局部穿刺部位绷带8字形的加压包扎,卧床时间分别为2h、4h,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局部沙袋压迫,制动时间为8h,比较3组的不同卧床时间的效果.结果 观察A组、观察B组的局部皮肤红斑、负性心理、排尿障碍、术肢体麻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术后4h、6h平均动脉压、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术后6h平均动脉压、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后2h卧床休息是减轻患者不适的有效方法,但过长的卧床时间反而对患者不利.
推荐文章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循证研究
循证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
卧床时间
舒适度
缩短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卧床时间的策略探讨
冠心病
介入诊疗
术后卧床时间
影响因素
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术后卧床时间的探讨
原发性肝癌
介入
护理
卧床时间
脑血管造影及颅外颈动脉狭窄介入术后并发症分析
脑血管造影
颅外颈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卧床时间的探讨
来源期刊 微创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卧床时间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0,1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20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4/j.issn.1673.2015.02.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琼珍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0 101 4.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卧床时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创医学
双月刊
1673-6575
45-1341/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48-72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64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