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借助于X-射线、CT扫描成像、MRI等医学成像技术评价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麻醉后手术分离右前肢桡骨,于中段形成横断的完全骨折,随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治疗组,另设伪手术组进行平行对照.治疗组按0.33g/kg的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和伪手术组等量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以X射线、CT和MRI图像观察和记录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最后麻醉处死动物,经解剖取骨折部位进行抗折力测定和HE染色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X射线、CT和MRI检查结果清楚地表明,给药治疗后骨折部位可见有明显的致密性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不清或消失,多数可见大量的钙盐沉积,趋于愈合,与骨折部位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借助于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药物对大鼠骨折模型的治疗作用,尤以CT四维成像技术更加直观、清晰,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应用.愈合后的前肢桡骨的抗折力也明显地增强.
推荐文章
伤科接骨片治疗骨折40例
伤科接骨片
骨折
疗效
伤科接骨片治疗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伤科接骨片
骨折
疗效
分析
骨肽片和伤科接骨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骨肽片
伤科接骨胶囊
桡骨远端骨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科接骨片治疗大鼠骨折模型的影像学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伤科接骨片 骨折 大鼠模型 影像学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6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5-33
字数 41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磊 73 489 12.0 17.0
2 沈明勤 71 429 11.0 16.0
3 罗宇慧 44 360 11.0 17.0
4 王志刚 51 462 11.0 20.0
5 王颖钰 3 10 2.0 3.0
6 荆梅 6 16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科接骨片
骨折
大鼠模型
影像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双月刊
1005-4847
11-2986/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