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国家纪念馆是构建二战中大屠杀记忆和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记忆场所和教育场所。二战之后,面对同类的记忆题材,中国、以色列两国在各自的政治语境和历史脉络中,两国的国家纪念馆在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面向,并对各自的社会造成相应的影响。
推荐文章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空调系统设计
空调系统
冷热源
水系统
恒温恒湿
节能
一线之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概念设计
纪念馆
扩建
战争与和平
折线
扳块
三维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纪念与教育之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亚德瓦谢姆纪念馆之比较
来源期刊 抗战文化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社会记忆 大屠杀教育 国家纪念馆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4-242
页数 9页 分类号 G268.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仲丹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35 12 2.0 3.0
2 陈紫竹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8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社会记忆
大屠杀教育
国家纪念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抗战文化研究
年刊
16开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
总下载数(次)
33869
总被引数(次)
3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