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西藏拿若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波龙斑岩型矿床和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后,又一个具有重要勘查和研究意义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研究拿若矿区绿泥石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意义.拿若矿区内广泛发育绿泥石化蚀变,根据绿泥石野外产出状态,可将其分为三大类:Ⅰ—角砾岩筒中作为胶结物的绿泥石,Ⅱ—斑岩体中蚀变绿泥石,Ⅲ—长石石英砂岩中石英颗粒间绿泥石.三类绿泥石存在明显空间分布规律,Ⅰ类位于矿区南西部,Ⅱ类在矿区中部和北东部,Ⅲ类主要分布在两者之间(部分不在该范围).电子探针研究结果表明,Ⅰ类绿泥石含有高AlⅣ、Fe2+/(Fe2+ +Mg2+)和FeT/(FeT +Mg)值(分别是0.85、0.52、0.59),Ⅱ类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值较低(分别是0.76、0.42、0.48),Ⅲ1类绿泥石(空间上位于Ⅰ和Ⅱ中间的部分)最低(分别是0.75、0.31、0.4).计算的三类绿泥石形成温度表明Ⅰ类形成温度最高(平均231℃),Ⅱ类较低(平均199℃),Ⅲ1类形成温度最低(平均193℃).Ⅲ1类形成温度值接近Ⅱ类,可能是因为长石石英砂岩中绿泥石主要为斑岩体的热液蚀变矿物.这表明矿区内存在两个不同的热源区,也说明角砾岩筒是斑岩体形成之后不久,在矿区南西的另一期热液作用下形成的热液隐爆角砾岩.研究还发现斑岩体中绿泥石AlⅣ、Fe2+/(Fe2+ +Mg2+)和Cr/Ti值与矿石Cu、Au品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可以作为寻找斑岩型矿床富矿体的指示标志.另外斑岩体和角砾岩筒中Cr/Ti比值与矿石Cu、Au品位的正相关性,是因为Cr、Ti离子与Cu离子具有亲和性而致.矿区内厚大的工业矿体主要位于矿区中部斑岩体中,矿区南西的角砾岩筒矿化较弱,矿体不连续.矿区内巨型角砾岩筒和角岩化的发育预示了南西部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矿体和角砾岩型矿体的潜力.
推荐文章
庐江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绿泥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指示
地球化学
绿泥石
LA-ICP-MS原位分析
微量元素特征
找矿指示
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山铀矿田云际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绿泥石
电子探针分析
形成环境
云际铀矿床
相山铀矿田
西藏拿若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西藏拿若斑岩铜矿
多龙矿集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岩浆演化
岩石化学
基于短波红外技术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绿泥石蚀变分布特征研究:以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为例
西藏甲玛矿床
高光谱短波红外技术
绿泥石
热液蚀变
光谱参数三维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藏拿若斑岩型铜(金)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绿泥石 斑岩型矿床 角砾岩筒 拿若 西藏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6-872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1126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9)
共引文献  (659)
参考文献  (4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96)
二级引证文献  (93)
192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5(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4(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5(4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6(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7(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3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0(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3(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5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泥石
斑岩型矿床
角砾岩筒
拿若
西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