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一定社会的历史存在,陕甘宁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本身不是目的,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性的行为,它的存在是为了一定目的的实现。正是边区农民法制教育所追求的目的才使法制教育活动具有现实意义。如果离开了其所追求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边区农民法制教育的价值具有多元性:其价值目标之一是重塑边区新的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价值目标之二是培养边区农民知法、懂法与守法的法制观念;价值目标之三是培养边区农民的法律意识自觉,使遵守法律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源自于内心的'自律'观念。自律观念与法律信仰紧密联系,通过'自律'观念能使法律内化为人的固有部分,使遵守法律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源自于内心的力量,这种内心力量源自于先验的观念性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推荐文章
浅议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中的法制创新
延安时期
党的执政
法制建设
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纠偏研究
陕甘宁边区
土地改革
纠偏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及特点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军事建设
特点
陕甘宁边区对少数民族和宗教的工作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少数民族
宗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陕甘宁边区农民法制教育的价值目标研究
来源期刊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农民法制教育 价值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6-24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D422.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京平 5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陕甘宁边区
农民法制教育
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年刊
大32开
陕西省西安市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