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气-液-固三相流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探索了迭代时间对内循环形成过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反应器内Z方向上流体力学特性及三相分离器对颗粒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液相及固相内循环均成功形成,CFD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IC反应器的研究;且Z方向上,一级反应室及二级反应室内固相及气相体积分率随轴向高度增大变化不大,而在径向上存在较大波动;一级提气管内液相、固相及气相轴向速度均比二级提气管内大,气含率及固含率也较大,一级厌氧反应室起到主要的水处理作用;三相分离器及气液分离器的设计对于反应器效率影响较大.
推荐文章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Fluent数值模拟与优化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数值模拟
内循环量
气液两相流
优化设计
气液固三相浆态床反应器研究进展
浆态床
流体力学性能
气液固三相
固液分离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设计问题的探讨
内循环
厌氧反应器
设计参数
基于深度学习的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图像分析方法及应用
多相流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成像
涓流床
相含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气-液-固三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Reactor) 计算流体力学(CFD) 三相流 气-液-固
年,卷(期) 2015,(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3-11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051.8
字数 46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19/com.app.chem2015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敏华 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9 1246 19.0 27.0
2 耿中峰 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 65 6.0 7.0
3 李永辉 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 138 6.0 11.0
4 甘瑶琼 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Reactor)
计算流体力学(CFD)
三相流
气-液-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双月刊
1001-4160
11-3763/T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82-5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7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