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后几十年,哈尔滨是华侨华工赴俄最重要的中转站。《滨江时报》是近代哈尔滨民办报纸中寿命最长的报纸之一。在十月革命后的20世纪二十年代,《滨江时报》对旅俄华侨华工的生存状况、救济措施以及问题原因等进行了系统的深入报道和详细解析,这不仅对研究中苏(俄)早期关系具有学术意义,也对理解和处理当下中俄关系具有借鉴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滨江时报》报道看20世纪二十年代旅俄华侨华工群体
来源期刊 南方论丛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旅俄华工 《滨江时报》 中俄关系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K2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龙彬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17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旅俄华工
《滨江时报》
中俄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方论丛
双月刊
大16开
深圳市上步中路1023号市府二办附楼21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4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