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东灵山亚高山草甸的退化等级与植被特征,为该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东灵山亚高山草甸的植被特征.根据退化程度分级,并通过从优势种变化、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等参数,比较分析不同退化程度亚高山草甸的退化特征.[结果]人类活动是草甸退化的主要影响因子,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位于海拔2 100~2 200 m的位置;按照人为干扰程度和草甸植被覆盖度,将退化亚高山草甸划分为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和无明显退化4个等级.[结论]随着退化程度加重物种数呈减少趋势,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s指数均逐渐降低,地上生物量也相应减少.其中无明显退化草甸的物种数为28,优势种主要有卵穗苔草、地榆、珠芽蓼、矮紫苞鸢尾、紫苞风毛菊等,地上生物量是516.4 g/m2;而重度退化草甸的物种数仅14种,地上生物量为58.3 g/m2,平车前和蒲公英变为优势种.
推荐文章
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亚高山草甸
植物群落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雾灵山
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种间联结分析
种间联结分析
草本植物
亚高山草甸
雾灵山
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生活型谱分析
亚高山草甸
植物群落
生活型谱
雾灵山
雾灵山亚高山草甸雾灵沙参的群落特征分析
雾灵沙参
亚高山草甸
雾灵山
重要值
生物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灵山亚高山草甸退化等级与植物特征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植被特征 生物量 退化 物种多样性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治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3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12.8
字数 511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俊清 195 3766 32.0 5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
共引文献  (8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高山草甸
植被特征
生物量
退化
物种多样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相关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