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π…π作用构建而成的Cu(Ⅱ)的3D超分子配位聚合物[CuL(phen)]n(1)(H2L=5-(咪唑甲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利用元素分析、粉末XRD、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衍射分析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单晶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在1中,作为桥基配体的阴离子L2-将Cu(Ⅱ)离子连接起来构成了2D网络(Cu3L3)n,相邻的2D层又通过咪唑环间的π…π作用连接成了双层结构,这些双层结构又被处于平行分布的菲咯啉环间的π…π作用延展为稳定的3D网络.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光化学性质.
推荐文章
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水热法
晶体结构
异金属配位聚合物
草酸
新型柱-层结构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水热合成
镧系元素
配位聚合物
性质
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
环糊精类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
超分子
聚合物
合成
性能
新型锰(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配合物
三氮唑
刚性配体
晶体结构
合成
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π…π作用的Cu(Ⅱ)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来源期刊 化学通报(印刷版) 学科
关键词 5-(咪唑甲基)间苯二甲酸 1,10-菲咯啉 π…π作用 配位聚合物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8-112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51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维春 平顶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23 109 5.0 9.0
2 李建定 7 10 2.0 2.0
3 李付安 平顶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2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5-(咪唑甲基)间苯二甲酸
1,10-菲咯啉
π…π作用
配位聚合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通报(印刷版)
月刊
0441-3776
11-1804/O6
北京2709信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05
总下载数(次)
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