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含水层储能水、热运移的基本理论与控制方程,针对地下咸水层储能过程中渗流溶液密度及黏滞系数变化显著的特点,对现有的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完善,建立地下咸水层耦合储能模型,探索不同储能模式下含水层温度场变化规律及阶段性热量运移特征。研究结果得到,采用地下原水与去离子水回灌时,在储热运行期与间歇停运期粗粉砂层中热作用半径变化率分别为0.272、0.008、0.348、-0.040 m/d。在储能阶段,伴随回灌溶液温度上升、盐度降低,地下水渗流速度上升,导致对流传热与热弥散效应增强;间歇阶段,则由于地下咸水与回灌溶液间盐度梯度增大,在分子扩散作用下回灌溶液温度场影响范围减弱。
推荐文章
耦合抽-灌井式埋地换热系统咸水层传热过程研究
埋管换热器
咸水层
传热过程
数值模拟
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技术应用研究
含水层储能
地下水源热泵
反季节储能
对井抽灌模式
同期采灌储能模式浅层咸水介质渗透性演化过程研究
咸水层储能
微纳米颗粒
孔隙结构
渗透性能
模拟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井同期抽灌储能模式咸水层热运移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热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咸水层储能 耦合模型 热量运移 溶质运移 储能模式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1-229
页数 9页 分类号 TK52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38/j.issn.1671-8097.2015.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雪玲 天津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8 146 7.0 11.0
2 马玖辰 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10 29 4.0 4.0
4 张志刚 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28 64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咸水层储能
耦合模型
热量运移
溶质运移
储能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671-8097
21-1472/T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8-262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84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