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对现有“络病”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理论探讨的形式,从“络”的本质、“久病”的概念、“久病入络”的发生机制及“久病入络”的特点等层面探讨了“久病入络”的实质问题,从而达到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络”的本质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久病”的概念在于明确一大类疾病的性质,没有具体时间点的限制;“久病入络”的发生机制在于“正气”的强弱;“久病入络”具有微观学、特异性症状、结构与功能异常、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多积、多瘀、多滞等特点.
推荐文章
浅谈"久病入络"
久病入络
理论探讨
叶天士
“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理论浅析
久病及肾
久病入络
中风
慢性肝病
糖尿病
久病入络为瘀的刺灸思路
久病入络
血瘀证
阿是灸
刺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久病入络”实质探讨
来源期刊 中医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久病入络 本质 概念 机制 特点 指导意义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
字数 44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1.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久病入络
本质
概念
机制
特点
指导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研究
月刊
1001-6910
41-1124/R
大16开
郑州市城北路7号
36-13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04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