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世纪40年代,发现了鸟嘌呤,于19世纪60年代又发现了核酸,但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后,经过多位科学家,尤其是科赛尔的努力,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多种碱基,确定了碱基与核酸之间的关系,并知晓了核酸分解代谢的3个基本过程.20世纪40年代,卡尔克分离并鉴定出了核苷酸代谢中的一些关键酶,而布坎南和格林伯格则发现了核苷酸合成的2个阶段.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问世.1956年,科恩柏格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1958年,斯塔尔、梅塞尔森和维诺格德发现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与此同时,奥乔亚在1955年发现了催化合成RNA的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并得以合成RNA.1956年,科恩伯格在奥乔亚的工作基础上合成了DNA.至此,人们发现了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为人们全面认识和探索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作出了贡献,使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成为可能.
推荐文章
20世纪50年代工业建设"156项工程"研究
中国
156项工程
工业化
技术转移
苏联援建
浅谈中国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研究
浪漫主义
抒情性
个人主义
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初探
清华大学
院系调整
理学院
工学院
调整方案
美国20世纪洪水损失分析及中美90年代比较研究
洪水损失
国内生产总值
20世纪
比较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世纪50年代之前核酸代谢研究回顾
来源期刊 中华医史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核酸 核苷酸 碱基 半保留复制 转录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5-29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7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5-7053.2015.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8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酸
核苷酸
碱基
半保留复制
转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史杂志
双月刊
0255-7053
11-2155/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南小街16号
2-65
194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8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