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凉山断裂带是川滇菱形活动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习性和滑动速率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块体运动和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中长期预测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大凉山断裂带由6条分支断裂构成,竹马断裂是其北段的一条分支.文中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构造地貌的高精度GPS测量和断错时间的约束,得出竹马断裂是一条以左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5~3.1 mm/a;利用古地震探槽揭示出竹马断裂的2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50.3±5.7) ~ 30ka BP和30~(17.4±1.2)ka BP.考虑到断裂带北段还存在一条与竹马断裂平行的分支断裂——公益海断裂,大凉山断裂带北段的滑动速率与南段基本一致.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在大凉山断裂带上分配的滑动速率与并行的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也大体相当,断裂系中段的滑动速率之和与南北两段的速率大致吻合.大凉山断裂带的存在使断裂系在几何上成为一个完整的弧形构造,也弥补了中段滑动速率的亏损,使各段的滑动保持协调一致.此外,沿竹马断裂大量发育的冲洪积台地,根据沉积特征和测年结果,认为是新仙女木事件后末次冰消期的冰川融水形成的冰水堆积,类似的地貌面可能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
推荐文章
四川大凉山断裂带的晚第四纪平均滑动速率
断错地貌
平均滑动速率
晚第四纪
大凉山断裂带
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强震危险性分析
安宁河断裂带
活动断裂
晚第四纪
强震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南段(郯城—淮河)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郯庐断裂带
安丘—莒县断裂
浅部构造格架
断层活动性
大凉山断裂带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大凉山断裂带
安宁河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b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凉山断裂带北段东支——竹马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
来源期刊 地震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凉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活动性 滑动速率 古地震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0-454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80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5.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宏林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52 701 14.0 25.0
2 魏占玉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34 415 12.0 20.0
3 高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9 83 4.0 9.0
4 孙浩越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11 77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2)
共引文献  (244)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凉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活动性
滑动速率
古地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地质
双月刊
0253-4967
11-2192/P
16开
北京市9803信箱
82-80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46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