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致密砂岩气藏气水两相驱替微观渗流特征,以苏南地区上古生界盒8、山1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真实砂岩薄片模型和微观可视化技术,实验模拟了气水两相驱替过程中流体的渗流特征及残余水、气的分布规律.根据样品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程度及实验结果将驱替类型分为3类,Ⅰ类为网状-均匀活塞式驱替,非均质性弱,启动压力低,驱替效率高,为优势储层;Ⅲ类指状非活塞式驱替,为差储层,孔喉半径大小差异在5~10μm内,容易形成指状驱替;Ⅱ类为指状-网状非活塞式驱替,介于Ⅰ类和Ⅲ类之间.苏南地区储层以Ⅲ类和Ⅱ类为主,对于此类非均质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合理控制采气速度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推荐文章
延安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气
气藏评价
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成岩作用
致密砂岩气藏气水流动规律及储层干化作用机理
致密砂岩气藏
储集层
格子Boltzmann方法
气水两相
流动模拟
储层干化
干化强度
渗流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致密砂岩气藏气水驱替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以苏南上古生界盒8、山1储层为例
来源期刊 石油地质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驱替实验 非均质性 渗流特征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1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11
字数 44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37 1051 19.0 27.0
3 罗静兰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42 1485 18.0 38.0
4 付晓燕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4 133 5.0 11.0
8 夏勇辉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气田开发处 6 9 1.0 2.0
9 冯渊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7 14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3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致密砂岩气藏
驱替实验
非均质性
渗流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质与工程
双月刊
1673-8217
41-1388/TE
16开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36-11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7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99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