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返还部分土地作为留用地,农民自主进行留用地的非农开发,由此形成两种主要的留地安置模式.一种是农户分散开发留用地的个体主义制度结构,以温州模式为代表.另外一种是村社集体开发留用地的集体主义制度结构,以杭州模式为代表.经过案例比较和逻辑分析,发现杭州模式的生存能力优于温州模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背景和城市土地开发的特点共同导致杭州模式更有生存能力;由于土地开发价值的差异和地方官员制度供给的行动理性,两个区域实施不同的留地安置模式;杭州模式的关键环节在于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重组.
推荐文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建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完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地位
作用
现状
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负债筹资
负债管理
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开发与重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生态资源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价值开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农村土地非农开发和集体经济组织重构——基于浙江两种留地安置模式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学科
关键词 留地安置 土地非农开发权利 个体主义 集体主义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如青 34 78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4)
共引文献  (484)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8(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留地安置
土地非农开发权利
个体主义
集体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经济问题
双月刊
1000-4181
35-1020/F
16开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4-3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5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