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患者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 共检测863份标本,分离出163株致病菌,分离率为18.89%,检测出沙门菌(SM)、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副溶血弧菌(VP)、志贺菌(SH)、类志贺邻单胞菌.阳性菌株中以SM感染为主(80株),占49.08%;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1株),占37.42%.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高峰.SM是辖区内引起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的SM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结论 光明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SM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应加强主动监测,做好腹泻的防治工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2-2013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期刊 职业与健康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菌 流行病学特征 监测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4-357
页数 分类号 R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燕 8 43 4.0 6.0
2 吴祥林 9 30 3.0 5.0
3 姚炜 2 18 2.0 2.0
4 罗淑华 3 20 2.0 3.0
5 汪东篱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感染性腹泻
病原菌
流行病学特征
监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职业与健康
半月刊
1004-1257
12-1133/R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6-12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54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0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