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苏州部分腹泻患儿的病原体检测结果,总结其病原构成及分布情况.方法 共采集2013年6-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样本209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其他常规病原菌,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ISA)检测轮状病毒,PCR方法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结果 209例患儿中共127例(60.8%)检出病原体,其中30例(23.6%)存在合并感染.病毒感染中轮状病毒(64/118,54.2%)居于首位,其次为杯状病毒中的诺如病毒(39/118,33.1%).细菌感染中艰难梭菌(32/44,72.7%)比例最高.合并感染以轮状病毒合并杯状病毒及轮状病毒合并艰难梭菌(8/30,26.7%)居多.病原体在性别间分布无差异,年龄分布集中于6月龄以上患儿.结论 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艰难梭菌及沙门菌,且不同病原体的合并感染率较高,其中6月龄以上婴幼儿应是重点监测人群.
推荐文章
广州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
腹泻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儿童
细菌性腹泻病416例病原学检测与临床治疗
腹泻
病原菌
检出率
药物敏感试验
临床疗效
26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及药敏分析
患儿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药敏
468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腹泻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儿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州市部分住院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
来源期刊 职业与健康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腹泻 病原学 合并感染 儿童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8-361
页数 分类号 R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春玲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55 394 13.0 17.0
2 汤全英 8 14 3.0 3.0
3 陈学良 16 28 3.0 3.0
4 杨波 14 56 4.0 7.0
5 张梦寒 17 44 4.0 5.0
6 李英杰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5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腹泻
病原学
合并感染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职业与健康
半月刊
1004-1257
12-1133/R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6-12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54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0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