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飞灰中所含的气化残炭是煤气化的副产物,挥发分含量接近零,常规燃烧技术难以利用,实现气化残炭的高效清洁燃烧是煤梯级利用技术路线的重要补充和必要延伸.采用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技术,利用循环流化床预热室将气化残炭预热到800℃以上,再送入下行燃烧室燃烧,实现了稳定高效燃烧,同时对氮氧化物的排放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预热室中气化残炭可以通过预热和部分燃烧将自身温度加热到900℃,在下行燃烧室中可以稳定燃烧,燃烧的最高温度为1 126℃,燃烧效率为95.3%;预热和分级配风相结合的预热燃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气化残炭燃烧NOx的排放浓度,本试验中NO排放值为102mg/m3,燃料N向NO的转化率为7.92%.利用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技术,实现了气化残炭的高效低NOx燃烧,为气化残炭燃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支撑.
推荐文章
串行流化床煤气化试验
串行流化床
煤气化
合成气
气化剂预热温度对加压湍动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的影响
湍动
循环流化床
预热温度
煤气化
压力
褐煤气化技术评述
褐煤
气化
技术
煤气化特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煤气化特性
研究进展
直流电弧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煤气化残炭的预热燃烧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锅炉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气化残炭 预热燃烧 氮氧化物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燃料与燃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229.6
字数 368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清刚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53 1732 22.0 30.0
2 朱建国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69 3881 34.0 54.0
3 欧阳子区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1 53 4.0 7.0
4 贺坤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4 13 2.0 3.0
8 么瑶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3 17 2.0 3.0
12 周祖旭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3 2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化残炭
预热燃烧
氮氧化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锅炉技术
双月刊
1672-4763
31-1508/TK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250号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9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