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微波辐照粉末状二氧化锰以制备颗粒状二氧化锰基吸波剂,探索其升温过程及成粒规律.发现存在决定二氧化锰是否升温成粒的“临界功率点”,当二氧化锰质量为30.0g时,临界功率点为580 W.在740 W微波功率下,平均粒径主要分布在0.52 mm与0.40 mm,所占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0.3%与43.9%.随微波功率升高,成粒粒径向增大的方向移动.提出了过程的反应机理,认为过程分为微波诱导、一次反应(少量)、一次反应(大量)、二次反应、成粒等5个步骤,一次反应、二次反应的临界点分别为535℃、1 870℃,且传热过程应尽量在二次反应临界点以内操作.发现中期升温速率高,前期与后期升温速率低,并对引起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二氧化锰基吸波剂与煤以1:3.0的质量比混合后在680 W微波场中气化的稳定温度达1 504℃,质量损耗率为1.11%,而相同条件下的颗粒活性炭的质量损耗率达43.78%.
推荐文章
化学二氧化锰制备中粗二氧化锰的氧化研究
化学二氧化锰
粗二氧化锰
氯酸钠
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进展
化学二氧化锰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形貌调控
纳米二氧化锰
制备
晶型
形貌
调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氧化锰基吸波剂的微波成粒规律及反应机理
来源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波成粒 二氧化锰 吸波剂 临界功率点 煤气化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1-4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137.1+2|TQ536.1
字数 31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德顺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73 287 10.0 12.0
2 连明磊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105 219 7.0 9.0
3 缪应菊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28 71 5.0 6.0
4 王克良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67 80 5.0 6.0
5 白志玲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12 71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波成粒
二氧化锰
吸波剂
临界功率点
煤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1190
42-1178/N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
38-3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99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