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铁/活性炭新型材料,对活性炭的结构变化进行BET 和TEM表征分析,研究纳米铁负载前后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pH值、起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铁成功负载于活性炭上,随着pH值的增加,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当pH=6时,纳米铁/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为18.73 mg/g,与活性炭相比提高了150%。新型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铜离子的吸附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于负载的纳米铁阻碍了铜离子向材料表面扩散,其吸附速率仅为0.002 g/(mg· min),与活性炭相比下降了60%左右。新型材料再生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活性炭,表面改性,官能团,Cr(Ⅵ),吸附
废弃纤维板制备的活性炭对含铜离子废水的吸附
废弃纤维板
活性炭
铜离子吸附
高酸度芦苇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活性炭
高酸度
制备
吸附等温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铁/活性炭新型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纳米铁 活性炭 重金属 铜离子吸附量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水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1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03.1
字数 44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05/j.issn.1672-643X.2015.02.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道方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56 501 13.0 19.0
2 许智华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18 70 6.0 7.0
3 陈维芳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31 196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铁
活性炭
重金属
铜离子吸附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2-643X
61-1413/TV
大16开
陕西杨凌渭惠路23号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5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2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