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利用2007~2010年整四年最新可利用的CloudSat卫星资料,对东亚地区(15°~60°N,70°~150°E)云的微物理量包括冰/液态水含量、冰/液态水路径、云滴数浓度和有效半径等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将整个东亚地区划分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高原地区和东部海域五个子区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亚地区冰水路径值的范围基本在700 g m-2以下,高值区分布在北纬40度以南区域,在南方地区夏季的平均值最大,为394.3 g m-2,而在西北地区冬季的平均值最小,为78.5 g m-2;而液态水路径的范围基本在600 g m-2以下,冬季在东部海域的值最大,达到300.8 g m-2,夏季最大值为281.5 g m-2,分布在南方地区上空.冰水含量的最高值为170 mg m-3,发生在8km附近,南方地区夏季的值达到最大,青藏高原地区的季节差异最大;而液态水含量在东亚地区的范围小于360 mg m-3,垂直廓线从10km向下基本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峰值位于1~2 km高度上.冰云云滴数浓度在东亚地区的范围在150 L-1以下,水云云滴数浓度的值小于80 cm-3,垂直廓线的峰值均在夏季最大.冰云有效半径在东亚地区的最大值为90 μm,发生在5km左右;水云有效半径在东亚地区的值分布在10km以下,最大值为10~12 μm,基本位于1~2 km高度上.从概率分布函数来看,东亚地区冰/水云云滴数浓度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其他量基本为单峰型.本文的结果可以为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在东亚地区对以上云微物理量的模拟提供一定的观测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东亚地区云垂直结构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
云垂直结构
云量
CloudSat
云观测卫星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CIoudSat卫星
云剖面雷达
云结构
基于CloudSat资料的青藏高原地区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CloudSat
青藏高原
液态水路径
冰水路径
雷达反射率
1960年以来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的直接观测研究
云-降水
直接观测
微物理特征
云微物理参数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亚地区云微物理量分布特征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CloudSat卫星 云水含量 云滴数浓度 云滴有效半径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5-248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426
字数 115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408.133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志立 9 189 6.0 9.0
2 杨冰韵 8 77 4.0 8.0
3 彭杰 2 3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8)
共引文献  (267)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75)
二级引证文献  (74)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7)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3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3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loudSat卫星
云水含量
云滴数浓度
云滴有效半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
双月刊
1006-9895
11-1768/O4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9804信箱)
2-8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