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火炸药学报       
摘要:
采用气-固原位合成技术,通过多孔铜与叠氮酸(HN3)反应制备了叠氮化铜(Cu(N3)2),用氢气泡动态模板法制备了三维多孔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多孔铜和叠氮化铜的形貌、组成和结构,采用TG-DTG和DSC分析了Cu(N3)2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多孔铜与 HN3反应首先生成叠氮化亚铜(CuN3),之后生成 Cu(N3)2。Cu(N3)2为结晶良好的斜方晶系,其晶枝长度约为500 nm。在178~240℃,Cu (N3)2有较强的放热峰,热分解反应的峰温为216℃,放热量为3116.86J/g,并放出氮气,失重约56.27%,与理论质量损失接近。
推荐文章
两种不同结构纳米叠氮化铜的含能特性研究
叠氮化铜
三维多孔结构
一维阵列结构
含能特性
多孔铜叠氮化物的原位合成及性能表征
多孔铜叠氮化物
氢气泡模版法
多孔铜
表征
叠氮化铜纳米线阵列反应动力学研究
叠氮化铜
纳米线
未反应核
反应动力学
原位反应法制备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
碳纳米管阵列
叠氮化铜
电化学沉积
原位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维多孔微纳米结构叠氮化铜的原位合成及表征
来源期刊 火炸药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叠氮化铜 Cu(N3 )2 电化学 原位合成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J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77/j.issn.1007-7812.2015.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迎华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23 751 15.0 19.0
2 沈瑞琪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71 1017 16.0 20.0
3 胡艳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56 350 11.0 15.0
4 李娜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0 28 3.0 5.0
5 许建兵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5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材料科学
叠氮化铜
Cu(N3 )2
电化学
原位合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火炸药学报
双月刊
1007-7812
61-1310/TJ
大16开
197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