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作为沟通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桥梁,植物功能型(Plant Functional Types,PFTs)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PFTs不仅是简化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有效工具,而且可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生物物理特征及物候变化等引入到动态植被模型中,研究气候变化下的植被反应及其反馈机制.为了在区域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和植被反应,基于“生态-外貌”原则,依据植物特征(如生长型、叶的性状)及其对水分、温度的需求,结合区域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对山西植被进行植物功能型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植被可划分为19类植物功能型(其中包括4类栽培作物功能型),分别是: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温性常绿针叶林、寒温性落叶针叶林、温性落叶阔叶林、高寒落叶灌丛、温性落叶灌丛、多年生禾草草原、多年生禾草草丛、多年生禾草草甸、多年生莎草草甸、多年生杂类草草原、多年生杂类草草丛、多年生杂类草草甸.1年生杂类草草甸、多年生豆科草原、果树、一年一熟栽培作物、一年二熟栽培作物和二年三熟栽培作物.植物功能型的划分和分布与山西植被区划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反映了植物固有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需求.(2)农作物在山西占有较大比重,占植被类型面积的53.15%,森林类型以温性常绿针叶林和温性落叶阔叶林为主,灌丛类型以温性落叶灌丛为主,草本类型中多年生禾草草丛占较大比例,占草本类型面积的50.98%.(3)由于水热条件及地理条件的差异,植物功能型(不考虑栽培作物)在各区域表现出较大差异,如多年生杂类草草原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在南部并不存在这种植物功能型;森林类型的功能型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且结构复杂、类型多样.(4)除栽培作物表现出较好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其他植物功能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破碎化和离散化.(5)山西植物功能型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其中中部地区比其他地区的多样性和破碎化程度高,斑块类型更加趋向于离散的小斑块状,北部地区则以一年一熟栽培作物占明显优势,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度,而南部地区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破碎度或优势度.
推荐文章
基于LHS策略的延河流域植物功能型划分
延河流域
LHS策略
功能性状
植物功能型
植物功能型分类标准及方法
全球变化
植被
植物功能型
气候变化下西南地区植物功能型地理分布响应
植物功能型
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西南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山西植物功能型划分及其空间格局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植物功能型 植被特征 景观格局 山西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6-408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31204288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峰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178 4166 36.0 58.0
5 秦浩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14 78 6.0 8.0
6 董刚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15 167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7)
共引文献  (552)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68)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57)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47)
199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8(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物功能型
植被特征
景观格局
山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