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究多硫离子在多孔碳材料表面的氧化过程,组装了三电极模拟电池和两电极扣式电池.比较了高硫浓度下和低硫浓度下硫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曲线;研究了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颜色和极片表面颜色的变化;比较了硫浓度、电解液种类、碳材料比表面积对硫电极在2.6 V处氧化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维持硫的适当过饱和度,对硫电极充电过程的完成是必要的;充电过程中可产生单质硫,同时多硫离子还可通过化学过程生成硫.碳比表面积增大,将使氧化峰电流增大;碳酸酯电解液由于对硫和多硫离子溶解度小,氧化峰电流较小;随着硫浓度的增大,氧化峰电流先线性增大,后快速下降.使用醚类电解液时,合适的总硫浓度为0.125 mol/L.
推荐文章
膨胀石墨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膨胀石墨
含硫量
锂硫电池
电化学性能
改善锂硫电池循环性能的研究进展
锂硫电池
循环性能
硫正极
锂负极
电解质
锂-亚硫酰氯电池储存寿命研究
锂-亚硫酰氯电池
储存寿命
试验
评定准则
锂硫电池硫基碳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硫电池
复合材料
多孔介质
电化学
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硫电池充电过程的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储能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循环伏安 电化学行为 锂硫电池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及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912.9
字数 40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239.2015.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景东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18 61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2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孔材料
循环伏安
电化学行为
锂硫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2095-4239
10-1076/TK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1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5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