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广布种昆虫可调节其生活史以适应栖息地的条件变化,如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期,使其发生与栖息地的物候(如食料、气温和降雨等)同步,这对昆虫在栖息地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为玉米主要害虫,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栖息地气候也不同,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发生了分化,如化性、临界光周期、滞育后羽化时间、体重和体型、繁殖力和抗寒力等均不同.然而该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即广西阳朔(YS)、江西南昌(NC)、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黑龙江哈尔滨(HEB)在20-31℃下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20、22和25℃下,卵期从南到北稍有延长,卵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但在28℃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基本相等,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在31℃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存在显著差异;在22、25和28℃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而在20和31℃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在20、22和25℃下,最北的哈尔滨种群的幼虫期变幅不大,而其他4个种群的幼虫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各地理种群20℃下的雌蛹、28℃下的雄蛹和31℃下的雌雄蛹期差异均不显著,其他雌或雄蛹期差异显著;各温度下的雌雄蛹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广布种昆虫可以调节其自身发育历期以适应栖息地环境条件.
推荐文章
亚洲玉米螟成虫寿命与繁殖力的地理差异
亚洲玉米螟
地理差异
寿命
产卵前期
产卵历期
繁殖力
亚洲玉米螟防治技术浅探
玉米螟
防治
技术
皖北地区亚洲玉米螟防治技术
亚洲玉米螟
发生
防治
皖北地区
甜玉米地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
甜玉米
亚洲玉米螟
斯氏线虫
玉米螟赤眼蜂
生态控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地理变异 发育历期 幼虫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332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3032605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芳森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92 1118 18.0 28.0
2 涂小云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 76 6.0 8.0
6 陈超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20 137 8.0 10.0
7 何海敏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24 178 8.0 12.0
8 夏勤雯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11 7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8)
共引文献  (102)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洲玉米螟
地理变异
发育历期
幼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